在愛爾蘭鄉間的圍牆都是用石頭砌成的,

 

高度大約有一個成人的身高,一般孩童很難攀爬過去。

 

 

平時成群的孩童們,喜歡在田園中的石牆旁邊嬉戲,

 

他們最喜歡玩的一項遊戲,就是找到一面高得難以爬過去的石牆,

 

然後大家站立在牆邊,一起把他們頭上戴的帽子用力丟過牆去。

 

 

為何要有如此舉動呢?

 

因為,一旦先把帽子丟過牆去,

 

他們就會想盡辦法,強迫自己翻爬過牆,去找到自己的帽子,

 

而且還要比賽看誰先找到。

 

在愛爾蘭有一個習俗,只有不自愛的孩子,才會丟掉他們的帽子,

 

所以他們非翻過高牆去找回自己的帽子不可!

 

Photobucket

 

*~向高難度挑戰~

 

 

孩童們在攀爬高牆的過程中,是向一個「高難度」的關卡挑戰,

 

每個人都咬緊牙關,使出渾身解數,用盡吃奶的力氣,

 

無論如何一定要爬過去,沒有一個人是半途而廢或臨陣脫逃的。

 

這時可以看到孩童們所流露出一股堅強的毅力和不服輸的精神,

 

每個人的潛能與榮譽感因此被激發出來。

 

 

在人生的旅途當中,難免會遇到一道道的「高牆」,

 

對現代人而言,就是各種現實生活的壓力。

 

包括課業的、感情的、婚姻的、工作的、職場競爭的、

 

人際關係的、健康的……,可謂是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這些壓力就像一座座的高牆擋在前面,讓人感到喘不過氣

 

或覺得力不從心,以致整日愁眉苦臉、鬱鬱寡歡。

 

 

當壓力不斷累積,無法得到正常或適時的抒解時,

 

不是因此而得到憂鬱症,就是整個人為之崩潰,

 

甚至尋短輕生,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Photobucket

 

*~喜樂的心是良藥~

 

 

所謂:「憂能傷人,愁能殺人。」

 

許多憂鬱過度的人,自毀前程,也傷害了自己。

 

不少醫學研究報告顯示,大多數的精神病人,

 

由於憂愁、焦慮、恐懼、哀傷、挫折、及失敗等打擊,

 

而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深淵中,容易鑽牛角尖而結束自己的一生。

 

 

對於一個遭到挫折打擊或被憂鬱所困的人,往往會感覺心灰意冷

 

萬念俱灰,人生已走到絕望無助、走投無路之境,

 

就像有一道高牆橫亙在前面,毫無出路可言。

 

這時不妨學習愛爾蘭的小孩,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

 

爬過這道人生高牆,絕對不能輕言放棄!

 

只要爬過,就是另一個人生階段的開始。

 

俗話說:「狗急跳牆。」

 

人急,如果沒辦法跳牆,至少可以想辦法爬牆。

 

路是人走出來的,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

 

再高的牆也是可以努力爬過的。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用喜樂的心來面對人生高牆,勝過愁眉苦臉的度日。

 

當然,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時候會因遇到心有餘力不足,

 

完全超出個人能力所能負荷的重擔壓力,而束手無策,不知所措。

 

這時只有緊急向父母、師長、親朋好友或專業的心理諮商人員

 

發出求救信號,借助這些外力是有必要的。

 

無論是智慧、經驗、具體的建議或一些鼓勵、安慰的話,

 

甚至是實際的救援,都可以幫助自己走出人生困境。

 

Photobucket

 

*~人的盡頭,神的起頭~

 

 

就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幫得上忙,或無人伸出援手,

 

也可以尋求上帝的救助。「人的盡頭,是上帝的起頭」!

 

在覺得走投無路、四處碰壁時,不妨暫時在原地冷靜思考一下,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像愛爾蘭的小孩一樣,

 

先「把自己的帽子丟過牆頭」,讓自己產生一股爬牆的動力。

 

這表示一個意涵,就是將自己的主權交給上帝,願意謙卑的

 

禱告上帝,讓祂引領前面的道路,或讓祂助你一臂之力,

 

讓你可以輕而易舉地爬過高牆。

 

其結果往往會讓人經歷到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驚喜。

 

所以信仰上帝的人,要比無神論者要好得多,

 

至少在面臨人生困境時,有一個強有力的膀臂可以依靠,

 

靠著祂的恩典可以順利的超越高牆,安然經過死蔭幽谷。

 

 

聖經彼得前書五章七節說: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

 

主耶穌也應許: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心中憂慮愁苦的人,可以把一切憂慮

 

都卸給主耶穌,靠著主的恩典,使軟弱變為剛強,憂慮化為喜樂。

 

這種人,沒有爬不過的高牆,沒有度不過的難關!

本文引自~中信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燕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