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籃觀音傳奇



 


 



























相傳在陜西的一個名喚金沙灘的小漁村裏,人人不知有佛法僧三寶  佛法不興以致於無人行善  惡人橫行霸道是司空見慣之事


村裡有個屢試不中的落第秀才──馬郎,為人溫文儒雅,又頗具藝術才華,平日以賣書畫維生。一天,村裡突然來了位提著魚籃的賣魚姑娘,對馬郎說:「請問有沒有觀世音菩薩的聖像畫?就是身穿白衣,手拿白玉瓶,慈悲為懷,循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啊?」


要知道,這個小漁村的人是以捕魚為生,每日都須出海捕魚以求溫飽,人人只會求老天爺保佑能滿載魚獲而歸,所以標榜「大慈大悲」戒殺的觀世音菩薩,在這兒並不受歡迎,因此根本就沒有人想過要畫觀世音菩薩。不過,馬郎看著眼前這位外地而來美得像仙女下凡一樣的姑娘,被她的美貌與甜蜜的聲音深深吸引住了,他毫不考慮地一口就答應為她作畫,並請她過兩天來取。


兩天後,馬郎帶著精心傑作等著佳人出現 欲博她歡心,但時間一分分地過去,眼看即將日落西山還是不見佳人蹤影,馬郎失望地拿起觀世音菩薩畫像將其撕成碎片。「對不起,我來遲了!」隨著抱歉的話還有深深的一鞠躬,馬郎看著面前的姑娘反倒是手足無措了,後悔自己沒多等一會兒,只好賠罪的說:「是我沒耐心,請明天來取吧,我一定會奉上妳要的觀世音菩薩畫像。」回家後通宵未眠,總算如期完成。



馬郎準時地開舖,等待心儀的姑娘出現。此時突然聽到許多人大聲嚷叫說:「快來看啊,賣魚姑娘公開招親啊!」馬郎快步擠過去看,只見告示上斗大的字寫著:「背經招親比賽  小女子盼選佳婿,若能在三天內熟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者,奴家就以身相許。」眾人議論紛紛 :「觀世音菩薩是誰阿 ? 普門品又是什麼 ? 」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不出所以然 村裡的讀書人如馬郎者看完後立即向賣魚姑娘領取經本  即刻轉身回家,廢寢忘食地專心背誦經文,大家都盼望著能娶到美嬌娘。比賽背經的日子終於到了,只見人山人海 他目瞪口呆地走向前去參加比賽,萬萬沒想到有幾十個人都背得一字不差,這個結果使得賣魚姑娘只好再出一道考題,要求三天會背《金剛經》。眾人眉頭深鎖的盯著賣魚姑娘看,這時賣魚姑娘笑道:「總不能要我嫁給這麼多人吧 !」


                馬郎聽後快步回家,拿起新的經本(金剛經)不眠不休連夜背誦。第二次考試後還是有二個人跟他一樣倒背如流。賣魚姑娘不得不再出一道考題,要求三人在三天之後背熟《妙法蓮華經》。馬郎心想,不過就是背書嘛,背書是我的強項,心想再背上三天書就能迎娶個美嬌娘,划算啊!三天之後馬郎準時赴會,一看,其他人都知難而退只有他一個人赴試應考。他瞪大著眼兒看著美若天仙的賣魚姑娘,此時正巧姑娘也在看他,彷彿在替他加油,疲憊的馬郎一股作氣,一字不漏地背完《妙法蓮華經》。此時眾人讚嘆喝采聲,他也得到賣魚姑娘的應允,三天之後成親。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  第二天,惡耗傳來,賣魚女無端端地病逝了。可憐的馬郎從準新郎一下子變成鰥夫,從辦喜事變成辦喪事,他悲痛地只覺得老天爺對他太不公平,為何奪取了美好的一切,剩他一人生有何歡?從此不談男女情愛之事!


過了一段行屍走肉似的生活後,有一天腦海中突然浮現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一段:「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他這時才恍然大悟地醒覺到這是觀世音菩薩慈悲,化現成提著魚籃賣魚的姑娘悲智雙運來渡他,也是來渡整個漁村的人的。不但告訴大家人生無常,一切事物皆是因緣生滅法,緣合則聚,緣盡即散;而且也告訴大家因果關係  善惡有報的道理,像他因為用心,所以很快能背誦經典。


當下他就拿起筆恭恭敬敬地一面背著經文一面畫著觀世音菩薩的聖像,愈畫愈莊嚴,愈畫愈傳神,人人看到都心生歡喜,爭先恐後的買回家供養。他剎那領悟到:如是因,如是果。慈悲要有智慧,用智慧來正確地幫助他人,發揮智慧的生命,付出慈悲的關愛。從此以後馬郎隨緣地教人誦經,勸人行善,奇怪的是  這個小漁村裏,只要是會背經文並日日行善助人的漁家 ,必定滿載而歸,人人因此以慈心不殺為戒 ,家家安居樂業。村民們感念賣魚姑娘勸惡人為善、眾人戒殺並保佑人們魚獲豐收的事蹟,於是為她蓋廟塑像  並尊祂為魚籃觀音或馬郎婦觀音並供奉至今 。


據傳「魚籃觀世音」 是白衣大士的三十二應化身的其中之一,總是在人間有劫難的時候出現,職司賞善罰惡、降魔除妖、收惡鬼羅剎、保護善人,教化眾生去惡從善、出輪迴生死苦海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燕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